随着现代养猪业的规模化和精细化发展,胚胎移植技术正逐渐成为提升猪群繁殖效率与遗传改良速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结合猪活体采卵(OPU)与体外受精(IVF)等技术,已经让“高产母猪的优良基因”能够更快地在群体中扩散,实现“一头好母猪、多头好后代”的育种目标。

一、什么是猪胚胎移植?
猪胚胎移植是指通过科学手段,从经过超数排卵和人工授精的母猪(供体)体内获取早期胚胎,经过处理和保存后,将其移植到已同步发情的母猪(受体)子宫内,使其妊娠并分娩供体母猪的遗传后代。
它与人工授精(AI)最大的不同在于:
人工授精传递的是公猪基因;
胚胎移植则能同时传递公猪和母猪的优良遗传基因,加速群体改良。
二、猪活体采卵(OPU):胚胎移植的前提环节
猪胚胎移植的**步,是获得健康、成熟的卵母细胞。
过去通常通过屠宰采卵(从屠宰母猪卵巢中取卵),但这种方式存在明显局限:
无法追踪供体母猪的健康与遗传记录;
不利于连续采卵与长期繁殖利用。
如今,随着B超引导的猪活体采卵技术(Ovum Pick-Up, OPU)发展成熟,科研机构与部分规模猪场已能在不伤害母猪生殖系统的情况下,通过经阴道或腹腔途径实时采集卵母细胞。
猪活体采卵的优势
可重复操作:同一供体可定期采卵,不影响繁殖性能。
配合B超监测:可精准判断卵泡发育阶段,选择**采卵时间。
适用于育种计划:便于保存珍贵品种母猪的遗传资源。
采集到的卵母细胞经过体外成熟(IVM)与体外受精(IVF),便可发育为早期胚胎,进入胚胎移植阶段。

三、猪胚胎移植的关键流程
供体母猪的选择与超数排卵
选择体况良好、无生殖系统疾病、具优良遗传背景的母猪作为供体。通过FSH等激素诱导,使母猪在一次发情周期中排出多个卵泡。人工授精与受精胚胎回收
在排卵前后进行人工授精,受精约 5~7 天后,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式从子宫中冲洗并回收胚胎。胚胎处理与保存
回收的胚胎在显微镜下分级筛选,可选择即刻移植或冷冻保存(用于后期移植或运输)。受体母猪同步与移植
接受胚胎的母猪(受体)需与供体发情周期同步,一般在发情后第5~7天进行移植。移植方式包括外科移植与非外科经宫颈移植两种,后者已成为趋势。
四、猪胚胎移植的优势
加快优质基因扩散:一头供体母猪每年可繁殖出数十头优良后代。
减少疾病传播风险:胚胎移植比活体运输更安全、经济。
提高繁殖效率:有效利用高产母猪资源,缩短育种周期。
支持种质资源保护:便于储存珍稀品种基因,避免退化或灭绝。
五、活体采卵 + 胚胎移植的未来方向
未来猪育种的发展趋势是:
“从屠宰采卵 → 活体采卵(OPU) → 体外受精(IVF) → 胚胎移植(ET) → 胚胎冷冻与共享。”
这种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繁殖效率,更能实现跨地区、跨品种的遗传资源共享。随着猪用B超机、采卵针及显微操作设备的不断改进,猪活体采卵和胚胎移植技术将在科研育种、种猪场及高校教学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六、结语
猪胚胎移植技术的成熟,标志着现代养猪业正步入一个更高效、更精准的繁殖新时代。结合猪活体采卵与B超监测技术,未来育种工作将更加科学、安全和高效。对于希望提升繁殖效率的猪场而言,掌握这项技术,将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
